第四節(jié):04確立研究目標的兩個原則
上一講我們討論了選擇研究課題的三個途徑,這一講我們我們要講的是選擇研究課題時,如何確立具體的研究目標。總的來說,有兩個原則,這兩個原則我總結(jié)為八字方針,那就是“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第一個原則是大處著眼, 也就是說,目光要遠大。不管我們自身的能力或資源多么有限,我們總是希望盡可能能夠參與到一些有重要意義的大事業(yè)中,從而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意義。如果我們局限于自身能力而只甘于做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項目,我們的工作很難有大的影響力,我們也很難對我們的工作保持長久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喪失的是成長的空間。第二個原則是小處著手,也就是說,不管我們的理想有多么宏偉,我們每次的進步都要根據(jù)自己現(xiàn)有的資源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
第五節(jié):05文獻綜述的兩個基本點
在這里,我想先引用一下論語中的名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也就是說學而沒有自己的思考,會陷入迷信,學多了反而會無所適從。反之,如果自顧自的思考而不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是耽誤自己,想太多反而容易陷入死角。我覺得用論語的這句話來概括文獻綜述的兩個基本點最合適了,這兩個基本點就是,一要有所學,二要有所思。有所學的意思,就是在文獻綜述中,我們首先要展示我們對現(xiàn)有文獻中所有和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密切相關(guān)的知識要有全面的了解。也就是說,我們的文獻綜述要盡可能地包括所有相關(guān)的主要文獻。如果我們研究某個問題,卻在論文的論述中遺漏了與該問題密切相關(guān)的一個重要文獻,那么在審稿人的眼中,我們的研究是極不專業(yè)的,我們沒有做好我們應做的homework,我們的研究沒有建立在一個好的基礎(chǔ)上。我們包括的文獻首先要全,其次要新,要盡可能的包括新近發(fā)表的相關(guān)文章。此外還要客觀,也就是,不僅要包括與自己觀點相符的文章,也要包括和自己觀點不符的文章。不能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對不同的觀點,視而不見,采取一種逃避的態(tài)度。這就是文獻綜述的第一個基本點“有所學”。這一點我想大多數(shù)作者都不難做到。但是僅僅做到有所學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做到第二個基本點“有所思”。如果我們僅僅做到有所學而沒有加上我們自己的思考,那么我們實際上只是在復述別人的觀點,而不是在寫我們自己的議論文。在文獻綜述中,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把我們從文獻中所學到的資料作為論據(jù),來論證我們自己的觀點。在這里我們說“有所思”實際上包含兩個層次的思考。
第六節(jié):06閱讀文獻的兩個階段
上一講我們提到大量的閱讀文獻是個挺苦挺累的活,所以我們要學習一些技巧,掌握一些規(guī)律來減輕我們的負擔。其中一個技巧就是分階段閱讀。我把科研過程中的文獻檢閱大體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在第一個階段, 我們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明確和細化我們的研究目標, 我們的閱讀方法主要是泛讀,在形式上體現(xiàn)為我們閱讀時往往是由厚讀到薄。而在第二個階段, 我們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我們選定的研究目標,或為寫作我們的論文搜集可用的證據(jù),我們的閱讀方法主要是精讀,在形式上體現(xiàn)為我們閱讀時往往是由薄讀到厚。一般來說, 在我們剛開始我們的某一研究課題特別是還沒有完全明確我們的研究目標時,我們多少會有一些茫然。相關(guān)文獻往往看似浩如煙海,不知從何入手。這一階段,我們的閱讀往往相當廣泛,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提高效率不僅僅在于要讀得快,更重要的是要有選擇地讀。在開始的階段,讀一些相關(guān)的專業(yè)課本或一篇好的文獻綜述,對指導我們選擇要閱讀的論文可能會很有幫助。我們在讀論文時, 往往先從摘要開始,覺得有用,才會去讀結(jié)論,然后是引言,覺得十分必要時才會去讀方法和結(jié)果。在這一階段的閱讀中,我們常常需要根據(jù)我們得到的新知對我們的研究課題和具體的研究目標不斷地修訂和細化,從而使得它和現(xiàn)有的文獻更相符合,使得它未來可能的貢獻能夠更有力量。在這一階段,我們的眼光一定要放大,切忌被一些低質(zhì)量的論文,或者一些不重要的細節(jié)牽著鼻子走。我們要專注于從文獻中找尋我們的研究目標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如果找不到就要適當調(diào)整。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閱讀5分鐘教你如何寫論文(二)!”了,想了解更多怎樣查重論文的知識,請持續(xù)關(guān)注學術(shù)不端論文查重網(wǎng),學術(shù)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學術(shù)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