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潤色是不是學術不端行為?
論文潤色是不是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包括捏造數據、篡改數據和剽竊三種,其他還有一稿多投、侵占學術成果、偽造學術履歷等行為。 總的來說就是兩方面,一是偽造或篡改實驗結果,二是將他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包括轉讓、購買論文等)。
英文學術期刊審稿時需要提供語言潤色證明嗎?
不少英文學術期刊,尤其SCI期刊,在審稿時會要求母語非英語的作者找Native English speaker或Professional editing service對文稿進行語言潤色,并提供語言潤色證明,以證明文稿是經過專業人士或編譯機構潤色過,不會存在語言問題。 這樣不僅有助于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準確了解論文研究內容的創新性、學術價值等,同時解決了文稿的語言問題,使得文稿接受后可以直接上線發表。
潤色是合法的學術行為嗎?
潤色是合法的學術行為,題主所說的降重是不屬于潤色的。 降重并不是一種值得推崇的行為。 降重產生的原因是重復率太高,而重復率過高是寫作時對參考資料不加整理、直接引用造成的。 想要降重,也可以通過調整語法、句子結構等方法,這和潤色的范疇有一定重合,可能這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降重是潤色的原因。 潤色服務一般多用于英語論文,國內學者對英語不夠了解,使用得不夠熟練,在表達上難免有所不足,不利于讀者理解研究內容,進而影響到文章最后的呈現效果。 因此投稿方甚至導師會主動建議他們進行潤色,提升文章邏輯和語言表達。 但是國內寫作不建議潤色,首先是因為國內寫作多為母語,對語法表達比較熟悉。 且大學生的論文并沒有太高的語言表達要求,普通學生幾乎沒有表達上的困難。
論文潤色的定義是什么?
業界對論文潤色的定義是語言上的修改,包括基本語言編輯、全面語法修改、詞匯與句子結構調整、寫作風格一致、保證行文流暢性、邏輯與表述準確性等,主要目的是消除語言錯誤并以更地道的學術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