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行為如何認定?
第三十一條 經調查認定,不構成學術不端行為的,根據被舉報人申請,高等學校應當通過一定方式為其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調查處理過程中,發現舉報人存在捏造事實、誣告陷害等行為的,應當認定為舉報不實或者虛假舉報,舉報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學術不端行為舉報受理后,如何進行調查?
第十六條 學術不端行為舉報受理后,應當交由學校學術委員會按照相關程序組織開展調查。 學術委員會可委托有關專家就舉報內容的合理性、調查的可能性等進行初步審查,并作出是否進入正式調查的決定。 決定不進入正式調查的,應當告知舉報人。
論文初審流程是什么?
初審主要簡單審核稿件是否符合本刊要求,審核作者資歷和單位信息,然后看作者的信息是否完整,文章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初審通過后會發給主編,主編看過后會進行評估,如果認為文章達到本社的基本要求就再把稿子遞給領域相近的編委 編委會根據論文主題來邀請審稿人(同行評審),一般審稿人國內就2-3人左右,SCI期刊也就最多5人左右(質量越高的刊,審稿人越多且專業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