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行為是什么意思?
學術不端行為(英文:academic misconduct)是指在建議研究計劃、從事科學研究、評審科學研究、報告研究結果中的: 捏造、篡改、 剽竊 、偽造學歷或 工作經歷 。
學術不端行為有哪些表現形式?
木頭. 我國學術不端行為的七種表現形式: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偽造篡改實驗數據、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復發表論文、學術論文質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負責任、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過分追求名利和助長浮躁之風。. 在中國著名生命科學家鄒承魯看來:在 學術不端行為 還應包括偽造學歷和工作經歷、貶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張宣傳、一稿多投、在自己并無貢獻的論文上署名、為商業廣告作不符合實際的宣傳等。. 抄襲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中的論點、觀點、結論。.
學術不端行為如何懲處?
要遵循客觀、公正、合法的原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理辦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把別人的作品翻譯后直接用在自己的論文里,而不明確標為引用或參考文獻,這是學術不端行為嗎?
下面分開回答: 1)把別人的作品翻譯后直接用在自己的論文里,而不明確標為引用或參考文獻,這就是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的查重系統可以識別出這種行為。 不要試圖靠翻譯別人的論文來當作自己成果。 當然,本身是“翻譯”相關的論文除外。 2)將外文文獻當作研究討論的對象,而該對象又沒有中文版時,由于國內大部分學校都要求畢業論文用中文,那么這種情況下是不得不翻譯,但必須在文中注明原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