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論文檢測成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來降低論文的重復率。
方法一:改寫
1.保留文章中的專業詞匯,其它詞語盡量變換同義詞。
2.改變句式,比如把主動句改成倒裝句、被動句。
3.打亂段落順序,或者重新分割組合段落。
方法二:利用谷歌翻譯。先把中文輸入后翻譯成英文;再把英文再次翻譯回中文——此時的中文句式,和原來的截然不同
經過修改后,我們再次用萬方檢測系統檢測,結果——
論文原相似比改寫后谷歌翻譯后
會計專業85.45% 37.63% 13.19%
營銷專業30.17% 29.75% 0%
法律專業46.15% 35.90% 3 %
兩種修改方式,都大大降低了相似比,尤其是谷歌翻譯修改過的論文,內容是換湯不換藥,卻能讓相似度變成0。
我們再用學術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做了檢測——這個檢測系統是目前高校通用的抄襲檢測系統,數據庫更大,檢驗標準也就更嚴格,淘寶上檢測一次將近200元。
我們把兩篇用谷歌翻譯修改后的論文,輸入到學術檢測系統,結果——
論文萬方檢測相似比學術檢測相似比
會計專業13.19% 35.2%
營銷專業0% 0%
被萬方檢測“通過”的會計專業論文,在學術中被檢測相似比有35.2%,密密麻麻被標紅的字句,全被檢測出有抄襲嫌疑。而另一篇營銷專業的論文,檢測結果和萬方相同。
高校:論文檢測系統有利有弊教師把關更穩妥
從實驗結果看,抄襲的論文修改后,即便“換湯不換藥”,是完全可以騙過系統檢測的,那這樣的漏洞真的無法避免嗎?
“沒標紅不一定就說明是原創的,只不過作者沒有直接地復制、粘貼。”學術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工作人員說,“這個漏洞光靠軟件是無法避免的,任何軟件都測不出來,比如,兩人語句說的意思相同,但語法不一樣,就沒有辦法識別出抄襲了。”
據了解,現在很多高校對碩士、博士研究生論文,都需要通過抄襲檢測系統的檢測才能算過關,對本科生來說,大部分學校采取抽查的方式,對本科論文進行檢測。那么,浙江地區的大專院校是不是也都是靠論文檢測系統來把關的呢?
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使用過論文檢測系統,覺得有利有弊。所以,他們的方法是組織教師和督導組進行專門的論文檢查,由教師來把關。
測出相似比高的論文肯定是有問題的;沒測出來的,也不能打包票。“機器嘛,總歸是呆板的,不像人的大腦這樣有判別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就是關于“論文查重檢測怎么合理降低重復率?”了,想了解更多怎樣查重論文的知識,請持續關注學術不端論文查重網,學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學術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