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使用學術論文查重系統檢測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單純的依靠學術查重報告來判定是否抄襲是不專業和科學的。所有大多數高校還是由論文盲審,期刊雜志社還會有專業的編輯來審核稿件。我們也需要合理的使用學術論文查重系統,才能使學術查重結果達到最佳的效果。這里小編也給大家怎么合理地使用學術論文查重系統。
一般來說,論文參考文獻的引用60%集中在引言,使用系統檢測時編輯要從學術的角度審視全文,找出作者的核心工作和主要創新點,文字雷同與否,是否可能構成侵權,一定要仔細分辨。
需要分清3種情形:
一是若作者不作引證說明就有可能被誤會為是其原創的較新穎或前沿的觀點,即使檢測顯示沒有文字雷同,也應判別為學術不端;對于已經成為學術界的常識,如在提及進化論時,別人不會產生觀點歸屬的誤解,即可不加引證說明。
二是對那些非常格式化的表述,例如對實驗材料和方法的描述,不同作者書寫形式類似甚至相同,即使文字雷同也不應判為剽竊。
三是科普、綜述文章與學術論文應區別對待。科普文章介紹他人成果時即使不作引證說明,也不會引起歸屬誤會;因此,可不注明觀點的出處。綜述文章一般是在介紹或綜述現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動態和進展,應注明出處,引證相對會多些,雷同比例可以高些。
對于不當署名,一篇文稿與多篇比對庫文獻的同一內容雷同、文稿抄襲比對庫外的專著、產品使用手冊等,學術論文查重系統并不能很客觀、準確地顯示。如筆者初審某篇學術觀點較新、行文也很規范的論文時,通過咨詢相關專家并結合作者的科研能力判斷其有抄襲嫌疑,但學術論文查重系統檢測顯示沒有任何雷同,后利用百度搜索發現,該文是將某一新產品的英文使用手冊翻譯套用而來,但比對數據庫無此文獻,當然也檢測不出。此外,在發表前和發表未上網的真空時段的抄襲剽竊,學術論文查重系統也是無法檢測,需要編輯在初審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真核查,必要時應請作者說明自己的研究與別人成果的不同處及創新點等,連同學術檢測報告結果送請專家進行審定。
學術論文查重系統雖然還不是非常的完善。但是總的來說學術查重系統是整個行業的一把手了,我們可以根據學術查重報告來針對修改降重,對報告上面標紅的地方一定要仔細的修改。
畢業論文查重了之后,有了查重檢測報告,但是不知道怎么看,不用著急,小編為你解讀這些指標的詳細內容。
1、首先看 總-xx% 的截圖文件,學術學位論文檢測系統是整篇上傳,如果沒有這個文件肯定不是學術的學位論文檢測系統檢測的。
(1)截圖上面有VIP(或TMLC)的標志,說明是用VIP版本檢測的。
(2)上部左側有文章及作者信息,還有總文字復制比和總重合字數。大部分學校基本只看總文字復制比這個指標,具體要求各個學校不同,一般5%-30%。
(3)上部中間偏是參考文獻字數,系統會自動識別文章末尾的參考文獻,如能識別就會單獨放在這里,不參與檢測。
(4)截圖下部是各段落的抄襲比例,系統會識別文章的大綱目錄,如果能被正確識別就會按照章節進行分段,否則會自動分段。
(5)總文字復制比由各段落復制比加權平均得來。
2、然后看文本復制檢測報告單,這個是系統自動導出的檢測報告,并非手工拼湊。
(1)最上部是文章及作者信息,總復制比以及比對庫范圍等內容。
(2)然后是文章及段落抄襲率概要,此部分對應總截圖文件。
(3)接著就是各段落的詳細檢測報告,包括被抄襲文獻的信息,并且學術論文檢測系統識別出來的抄襲的文字會被標紅處理,您只要修改紅字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合理運用學術論文查重系統?”了,想了解更多怎樣查重論文的知識,請持續關注學術不端論文查重網,學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學術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