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16文獻綜述的實例講解
之前我們談到,在論文的引言中我們一般需要做一些文獻綜述,來引導出我們自己的研究。其核心就是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的分析來論證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的合理性。引言中的文獻綜述一般應遵循一個從普遍到具體的流程。就像這個倒三角所表示的,我們從一個較為普遍的大問題出發,逐步深入到某一個具體的問題,從而最終引出我們具體的研究目標。開始得較為普遍的大問題一般是讀者可能比較關切或者已經認同其重要性的問題,用于和讀者建立聯系,然后我們在討論中要逐步加入一些讀者可能未知的文獻資料,以這些資料作為理由,來說服讀者,有一個具體問題值得研究。所以引言中的文獻綜述也可以說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最后落腳到應知的流程。下面我們來講解一個簡單的文獻綜述的實例,來進一步說明這三步流程。
在這個例子中,作者的研究目標是提供一種分析方法來確定自動儲物系統中貨柜的最優尺寸。作者使用三個段落做了一個簡要的文獻綜述來論證這個研究目標的合理性。我們用三種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這三個段落。在這里我們分別只列出了三個段落中每個段落的topic sentence。第一段也就是上面藍色的這一段,作者簡要地敘述了一個較為普遍的大問題。第一段的核心論點是,自動儲物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第二段也就是綠色的這一段,作者開始論述一個具體的問題,第二段的核心論點是,貨柜的尺寸對系統整體的成本影響很大。第三段也就是下面黃色的這一段,作者根據第一段和第二段提供的理由,順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標,也就是我們要提供一種分析方法來確定自動儲物系統中貨柜的最優尺寸。我們把第一段展開來看,第一句話是它的topic sentence,”自動儲物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判斷,多數讀者都會同意。所以它實際上并不需要特別的論證。
在這個段落中后面的句子中,作者一方面對topic sentence進行了多角度的解釋,另一方面,也把討論逐步地引向和作者的研究更為相關的領域。在這個段落的最后,作者提到模擬和優化技術,和作者的研究目標最為相關。從而可以順利引出下一段落。這第一段用于論述一個較為普遍的大問題,一般來說我們的論證負擔不重。我們著重于闡述問題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一般會優先選擇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文獻,而這些文獻可能與我們自己的研究課題關系并不十分密切,沒有直接聯系,但它們能提供相關的重要背景。相對來說,在下一段開始論述具體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使用和我們自己的研究更為相關的文獻資料,來論證一個具體的,不是顯而易見的論點,所以我們也需要更精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我們把第二段展開來看,第二段的第一句話由上一段的最后一句過渡而來,繼續討論更為具體的優化技術。
而這一段的topic sentence放在了段落最后一句,可以看到,作者一方面在討論具體的優化技術的各個方面,另一方面對與貨柜尺寸密切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了分析比較,分析了不同文獻資料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共通點。其目的實際上是用歸納的邏輯,來論證第二段的核心論點,也就是 “貨柜的尺寸對系統整體的成本影響很大”。它所隱含的沒有明說出來的意思就是確定自動儲物系統中貨柜的最優尺寸很重要。這個論點為作者自己的研究目標提供了合理的理由。最后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標,也就是我們要提供一種分析方法來確定自動儲物系統中貨柜的最優尺寸。在第三段的topic sentence后面是對這個研究目標的一些具體的解釋。
總結一下,在這個例子中,作者用三個段落通過文獻綜述來推出自己的研究目標,第一段說,自動儲物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讀者易于接受的觀點;第二段說,貨柜的尺寸對系統整體的成本影響很大,這是一個具體的需要詳細論證的觀點;最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基于以上兩個觀點,推出自己的研究目標,也就是我們要提供一種分析方法來確定自動儲物系統中貨柜的最優尺寸。這三段基本代表了一個從已知到未知,最后到應知的流程。好,今天的實例講解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第十七節:17如何用批判性思維檢閱文獻
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用批判性思維檢閱文獻。在寫論文時,我們常常需要引用很多文獻資料作為論據來支持我們自己的論點。比如在引言中,我們常常需要引用文獻來證明我們的研究目標是合理的。在討論和結論中,我們也常常需要引用文獻,和我們自己的實驗結果放在一起,來證明我們的結果是有意義的。在選用文獻資料時,批判性思維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至關重要。我們用批判性思維檢閱文獻可以簡單地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客觀評價,第二步是主觀選擇。客觀評價是指我們首先要用一個客觀的標準來對我們所檢閱的文獻信息的可信度做一個基本的判斷,用英文來說,就是判斷文獻中的這一信息的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這個客觀的標準就是事實和邏輯。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區分事實和觀點。如果是觀點,那么在我們要采信和采用它之前,我們就不僅要看這個觀點本身,還需要看它的證據和邏輯推理過程。前面我們說過最常用的邏輯推理包括歸納和演繹兩種,對于文獻中的觀點我們一定要判斷作者對其是否有符合邏輯的論證,我們要識別它的論證邏輯是歸納還是演繹。這時候要注意,演繹推理得出的一般是必然性結論,而歸納推理只能得出可能性結論。比如說有一個作者的觀點是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那么他是因為觀測到10只白天鵝而歸納得出這個觀點,還是因為觀測到1000只白天鵝而歸納得出這個觀點,這兩種情況下這個觀點的可信度是不同的。
因此,對于通過歸納推理得出的觀點,我們最好要對作者所使用的證據的充分度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來決定其觀點的可信度。相對于歸納推理,演繹推理更具有確定性,演繹推理得出的觀點是否成立主要取決于前提是否真實。由于在實際使用中,演繹推理很少會寫出全部前提。所以我們在評判演繹推理得到的觀點時,要尤其注意一定要補全作者所有的隱含假設,問問自己,這些隱含假設,我們是否同意。在經過了第一步的客觀評價之后,我們還需要第二步主觀選擇。客觀評價是基于事實和邏輯來判斷文獻信息是否可信,主觀選擇則是基于我們自己的目的來進一步判斷這條文獻信息是否對我們有用, 也就是文獻信息的Significance and relevance。主觀選擇的標準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和數據。我們要把從文獻中得到的事實或觀點和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和數據相比對,來篩選可以為我所用的文獻信息。可以說第一步的客觀評價是對文獻信息問出Why和How的問題,也就是問問文獻中別人的觀點是如何得出的,而第二步的主觀選擇則是進一步對文獻信息問出If的問題,也就是問問自己,如果把文獻中的觀點或事實放在我的文章里,放在我的研究環境里,它們是否仍然成立,它們是否能夠服務于我的研究目標。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不是消極的批評或質疑,而是積極地選擇,不是為了否定,而是為了建設。所謂的批判也絕不是僅僅是批判別人,更重要的是包括批判和反思自己。在我們把從文獻中得到的可信的新事實或新觀點和我們自己現有的研究目標和數據相比對時,實際上也是把從文獻中得到的新信息和我們既有的舊信息相比對。這時,我們常常需要問問自己,我們的既有觀念,特別是我們觀念中很多的隱含假設,是否也需要做一些新的調整。我們要批判性地接受文獻中別人的新觀念,同時也要批判性地改造自己的舊觀念,這才是我們做研究時應該具有的完整的批判性思維。好,今天就講到這里。下一講我們會開始來談談論文中結果,討論和結論的寫作要點。
主觀選擇的標準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和數據。我們要把從文獻中得到的事實或觀點和我們自己的研究目標和數據相比對,來篩選可以為我所用的文獻信息。可以說第一步的客觀評價是對文獻信息問出Why和How的問題,也就是問問文獻中別人的觀點是如何得出的,而第二步的主觀選擇則是進一步對文獻信息問出If的問題,也就是問問自己,如果把文獻中的觀點或事實放在我的文章里,放在我的研究環境里,它們是否仍然成立,它們是否能夠服務于我的研究目標。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不是消極的批評或質疑,而是積極地選擇,不是為了否定,而是為了建設。所謂的批判也絕不是僅僅是批判別人,更重要的是包括批判和反思自己。在我們把從文獻中得到的可信的新事實或新觀點和我們自己現有的研究目標和數據相比對時,實際上也是把從文獻中得到的新信息和我們既有的舊信息相比對。這時,我們常常需要問問自己,我們的既有觀念,特別是我們觀念中很多的隱含假設,是否也需要做一些新的調整。我們要批判性地接受文獻中別人的新觀念,同時也要批判性地改造自己的舊觀念,這才是我們做研究時應該具有的完整的批判性思維。好,今天就講到這里。下一講我們會開始來談談論文中結果,討論和結論的寫作要點。
以上就是關于“閱讀5分鐘教你如何寫論文(六)!”了,想了解更多怎樣查重論文的知識,請持續關注學術不端論文查重網,學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學術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