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整篇論文的結構框架
2、重點熟悉需要修改的紅字內容以及紅字所在段落,將段落作為一個基礎,理解該段落意思
3、結合需要修改的紅字的上下文再次理解此部分/章節(jié)的意思
4、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打破句子結構,重新組織語言
按照這樣的流程修改論文,基本上能夠快速將重復率降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修改后的句子或者段落與前后文順暢銜接,與原文要表述的論點保持一致,使整篇論文的質量得到保證甚至提升。
要想在學術查重檢測之后成功將論文重復率修改在規(guī)定范圍之內,我們需要根據(jù)學術的相關規(guī)則來對論文進行修飾。在學校檢測之前,最好自己先找靠譜的論文查重進行一次檢測,但是檢測完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論文重復率不達標是需要修改的,而學術系統(tǒng)是沒有自動修改的功能的。下面跟大家分享學術查重檢測的注意事項。
學術查重由于是采用了最先進的模糊算法,如果整體結構和大綱被打亂,可能會引起同一處的文章檢測第一次和第二次標紅不一致或者第一次檢測沒有標紅的部分第二次檢測被標紅。因此在修改重復內容的時候盡量變換句式,不要打亂論文原來的整體大綱和結構。
整篇論文上傳后,系統(tǒng)會自動根據(jù)文章生成的目錄檢測該論文的章節(jié)信息,然后系統(tǒng)會將論文分章節(jié)檢測,可以獲得每一單章節(jié)的復制比同時目錄顯灰色不參與正文檢測;否則會自動分段按照1萬字符左右檢測,同時目錄有可能當成正文檢測,重復就會標紅。
學術查重系統(tǒng)對該套查重系統(tǒng)的靈敏度設置了一個閥值,該閥值為5%,以段落計,低于5%的抄襲或引用是檢測不出來的,這種情況常見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舉個例子:假如檢測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單篇文獻500字以下,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實際上這里也告訴同學們一個修改的方法,就是對段落抄襲千萬不要選一篇文章來引用,盡可能多的選擇多篇文獻,一篇截取幾句,這樣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
以上就是關于“【查重知識】論文查重檢測系統(tǒng)能夠自動降重嗎?”了,想了解更多怎樣查重論文的知識,請持續(xù)關注學術不端論文查重網(wǎng),學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學術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