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國內外學術不端事件層出不窮,小到論文抄襲,大到整個研究領域崩塌。國外有Retractionwatch,國內也有專門的公司從事學術打假(是的,這將來會是一門不錯的產業),專門拉學術不端的科研狗下水,當然同行和吃瓜群眾在打擊學術不端方面也是熱情洋溢。
? ?很多論文撤稿都是翻在了圖片上。圖為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道的清華大學唐國翌實驗室11篇論文因為圖片篡改、內容重復、虛假署名等被撤稿,還配上了清華大學的校徽,一眼掃過去還以為是對清華大學的宣傳。
?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PJCP)上曾經有一篇paper因涉嫌造假被該雜志宣布撤稿,原因是該論文中一張Western blot實驗結果圖片與其他7篇論文高度一致!對,你沒聽錯,同樣一幅圖片在八篇papers中重復出現!該實驗是有多么節約,一圖8用。
? ?(經熱心讀者舉報后慘被扒出的“涉事圖”)
? ?圖片造假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是技術問題還是成本問題?光學顯微鏡可以捕捉細胞與組織的顯微照片,而這類照片在科學文獻中可能重復出現。目前,許多期刊都會對一些圖片進行檢查,但是極少數擁有自動化檢查流程。
? ?舉例來說,《自然》對收到的稿件會執行隨機抽樣檢查,而且要求作者提交未經編輯的凝膠圖片用作參考。以Journal of Cell Biology和The EMBO Journal為代表的一些期刊正帶頭對投稿中的大部分圖片進行手動篩查,但是The EMBO Journal主編Bernd Pulverer說:“這個過程非常耗時,遲遲未能見到一個常規性的自動化流程。”
? ?目前尚未有雜志社能用機器或者算法查圖片造假,只能人工去查,費時又費力。所以,就會有小偷小摸的人投機取巧,將數據表格轉化為圖片躲避查重,又或者是自己試驗沒跑出膠,就盜用別人的。小到本科畢業生,大到老牌教授,似乎總有部分人鋌而走險,自以為天衣無縫,最后還不是落下了污點,搞不好還會身敗名裂。所以說,圖片查重雖然是查重系統的漏洞,但腳下的路還是得踏踏實實走才可以。
? ?但人工查重實在是太費時費力,因此有研究人員致力于開發軟件能實在機器查重圖片。近來,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的機器學習研究員Daniel Acuna博士發表了一篇論文,報道了他們開發的一個圖片比對算法,在數十萬條生物醫學論文中自動搜尋重復圖片。在這款“照妖鏡”面前,重復使用的“牛鬼蛇神”圖片,無論PS法力有多高——旋轉、裁剪、放大及縮小、調整亮度和對比度、模糊等等,統統會被打回原形。
? ?他們使用算法從PubMed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可開放獲取的76萬篇文章中提取了260多萬張圖片,包括細胞和組織的顯微照片和凝膠印跡圖片。該算法放大了每張圖片最具特征的區域(顏色和灰度差異最大的區域),來提取每張圖片的數字“指紋”。他們用自己開發的軟件最終找到了3750張存在重復使用的圖片,他們還發現,有43%的圖片重復使用發生在不同論文之間,28%發生在同一篇論文中,甚至還有29%就在同一個圖中。
? ?該軟件一旦真正成為期刊編輯們的工具,將極大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同時極大壓縮造假者的生存空間。不過,目前該軟件還未成熟到能投入使用,但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圖片查重能實在自動化。
以上就是關于“【查重知識】論文的圖片如何查重?”了,想了解更多怎樣查重論文的知識,請持續關注學術不端論文查重網,學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學術論文知識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