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抄襲案例有哪些?
學術抄襲案例典型案例之一,是東北財經大學碩士生袁某的學位論文抄襲了南京財經大學碩士生曾某的學位論文。 事情發生于2009年5月,有網友在某論壇發帖子稱,其在期刊網上查資料,無意中發現兩篇碩士論文“整體框架完全一樣,除了把‘江蘇’兩字替換成‘山東’,把江蘇的統計數據換成山東的統計數據,以及一些統計指標的對比排序結果稍微改變之外”。
有學術不端的嫌疑可以補交嗎?
2)有學術不端的嫌疑,不留記錄,但扣出一部分分數作為懲罰,如果最終分數不合格,仍可以有補交或者補考機會 4)有學術不端的嫌疑,留一個學校內部不公開的記錄,零分處理,直接補交/補考,最高給及格分
學術不端行為是否應該避免?
這類錯誤本來可以避免,是不應該發生的,但是犯錯者并無惡意,是無心造成的,屬于“誠實的失誤”。 犯錯者應該為其失誤受到批評、承擔責任,但是是屬于工作態度問題,并沒有違背學術道德。 還有一類是學術不端行為。 這類錯誤本來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讓它發生了,存在主觀惡意,違背了學術道德,應該受到輿論譴責和行政處罰,乃至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