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因測序技術?
基因測序技術也稱作DNA測序技術,即獲得目的DNA片段堿基排列順序的技術, 獲得目的DNA片段的序列 是進一步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基因改造的基礎。 1977年, Walter Gilbert和Frederick Sanger發明了第一臺測序儀 ,并應用其測定了第一個基因組序列,噬菌體X174,全長5375個堿基。 由此開始,人類獲得了探索生命遺傳本質的能力,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了基因組學的時代,到至今為止的四十年時間內,測序技術已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從第一代發展到了第三代測序技術。 Sanger所發明的測序方法被稱為 第一代測序技術 ,該技術直到現在依然被廣泛使用,但是其 一次只能獲得一條長度在700~1000個堿基的序列 ,無法滿足現代科學發展對生物基因序列獲取的迫切需求。
最早的基因組序列是什么?
1977年, Walter Gilbert和Frederick Sanger發明了第一臺測序儀 ,并應用其測定了第一個基因組序列,噬菌體X174,全長5375個堿基。
全基因組測序需要多少錢?
新一代測序技術 的發明和應用大大降低了獲取核酸序列所需的成本,其 打破了摩爾定律的限制 ,使得獲得基因序列所需的金錢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在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的成本降至20萬美元,到2010年,該費用已經可以控制在10000美元以內, 目前,測定一個人類的全基因組只需要不到1000美元即可完成 。
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應用有哪些?
第一代測序技術的應用 1 PCR產物測序: 對目的基因的PCR產物進行測序,得到目的基因序列; 2 重測序: 突變、SNPs、插入或缺失克隆產物的驗證; 3 分型分析: 微生物和真菌分類學鑒定、HLA分型、病毒分型等; 4 臨床應用: 腫瘤突變基因的檢測和腫瘤個體化治療,致病基因位點明確并且數量有限的單基因遺傳病檢測; 5 對新一代測序技術的結果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