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會亡天下嗎?
我曾把學術不端的危害性總結成五條罪狀。 其中一條是禍害科學,摧毀科學界和科學家以及社會的公信力;不僅如此,我認為更重要一點是,“學術不端”將會“亡天下”。 明末學者顧炎武曾把改朝換代稱之為滅國,而亡天下是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倫理底線徹底淪喪:“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如何區分學術不端和學術不當?
第一,區分學術不端和學術不當,對學術不端應當是零容忍,特別是一定要處理好一些有帽子的人和一些影響大的典型案例,一定要對有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例進行實事求是、嚴肅的處理。 第二,要松綁名利之間的強關聯。 韓春雨發表這么一篇文章,馬上就當了省科協的副主席,很快又有了大量經費,要蓋大的實驗室,結果別人重復不了,最后卻是不了了之。
如何遏制學術不端學術行為蔓延?
這種不認真處理實際上是在鼓勵一些人去鋌而走險。 第三,對于青年學生,我們要加強學術規范的教育學習,減少由于青年學生和青年研究者由于不熟悉學術規范而引起的研究不當行為。 除此之外,雖然遏制學術不端學術行為蔓延主要要依靠學術共同體自身,但也需要有關部門建設比較專門的調查處理機構。